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教育整顿成效的根本标准。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各市州深入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政法干警下基层、入网格、进万家,解决群众愁难急盼的问题。
成都是如何
以“四访五进六提升”为抓手
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
成都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部署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纾民困“四个必访”、暖民心“五进活动”、提质效“六项措施”,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以服务群众、人民满意的实绩检验教育整顿阶段实效。
开展纾民困“四个必访”,在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上走在前列
坚持从忠诚践行政法干警使命担当的身边人身边事中挖掘先进、选树典型,让信念坚定、业绩优异、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政法英模立得住、叫得响。
——坚持服务对象必访。通过“领导上门、万警入户”、召开警民恳谈会等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收集服务对象对政法队伍作风建设、扫黑除恶、执法司法、服务群众、权利救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对反映的突出问题,建账列表,限时反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组织政法机关开展“法院开放日”“检察开放日”“警营开放日”等活动,让人民群众近距离了解政法工作。
——坚持特殊群体必访。按照市委“三张清单”攻坚化解部署要求,深入走访特定利益群体,将思想引导和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因人施策落实“三到位一处理”政策。定期走访辖区矛盾纠纷当事人,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严防发生“民转刑”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
——坚持困难企业必访。深入经营困难企业、中小微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困难,收集梳理对执法司法的工作需求,深入摸排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落实法律援助和法治宣传、预警防范等帮扶措施,指导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坚持困难群众必访。组织干警采取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与集中帮扶相结合的方式,主动开展上门走访活动,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想方设法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
开展暖民心“五进活动”,在察民情、解民忧、化民怨上走在前列
——组织开展进企业活动。充分考虑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依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维护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针对执行难,对市县两级法院30余万件执行案件开展执法大检查,切实解决司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快速查办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组织开展进村社活动。因地制宜推广“坝坝法庭”、5G巡回审判,设立基层法治指导员,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近距离接受法治教育。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力争“少一些对簿公堂,多一些协商解决”,促进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
——组织开展进学校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禁毒、防电信诈骗等普法活动,全面排查校园内部及周边治安隐患。组织政法干警沟通、联系辖区内留守儿童、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千方百计为其入学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组织开展进街面活动。加强街面巡防管控,加大对涉枪涉爆、“黄赌毒”“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严重影响市民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摆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求的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上,做到路面有人巡、社区有人守、卡点有人查,提高见警率、见灯率,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组织开展进机关活动。加强重点单位安全防范,落实党政机关及供水、供电、金融、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隐患漏洞,确保不留死角盲区。
开展提质效“六项措施”,在促改革、优环境、强协作上走在前列
——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检察业务数据中心等5项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阶段性成效得到最高法充分肯定。建立正负面权力清单,深化以法官检察官为中心的办案团队和执法办案中心建设,认真落实监督政法单位执法活动暂行办法,切实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提升便民服务效率。大力推广“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改革,实施法律援助“全域通办”,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手续环节。继续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和审批进度电话查询、短信通知办结事项等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拓展惠民服务范围。围绕“我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作贡献”,优化现代化诉讼、线上检察、户政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立案信访等服务,着力解决司法、交管、立案、就业等领域问题。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推行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将普法工作融入到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
——健全政法协作机制。持续密切成渝两地政法系统协调联动,健全成都都市圈与重庆主城区“4+2”检察协作机制,完善两地公安系统成渝户籍便捷迁移平台,推动成渝律协、仲裁委分别签定合作协议。深化成德眉资四地法院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动成德眉资检察机关25项协作项目,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提升政法服务保障能力。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的实施意见》,以“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等为重点,把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为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认真落实运用司法大数据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方案,着力发挥司法数据“晴雨表”“吹哨人”作用。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探索驻蓉商会建立“成都市法学会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配合建立“企业安全与发展法治论坛”或小型研讨沙龙平台,组建法学法律专家服务团,打造法治化“双循环”营商环境3.0版本。以环境保护为抓手,办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刑事、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切实维护公园城市生态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