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荟萃 > 正文

成都检察机关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为创新护航为发展赋能

2021-02-08 09:09 来源: 反邪教之窗

都江堰市检察院走进岷江路社区开展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宣传


 


  查洪南 刘峥峥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王一多 文/图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0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围绕市委“创新提能年”工作要求,坚持上下联动,努力发挥执法司法合力,切实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以更优检察履职为创新护航、为发展赋能,助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动态跟踪监督案件依法打击犯罪更精准
  
  依托知识产权案件月报制及备案审查机制,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强对案件的动态跟踪指导监督,办理了一批涉及网络著作权、国际知名商标、专利技术等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
  
  邱某侵犯著作权刑事案正是这样一起典型案例。邱某原为国内某知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公司离职后,他对该公司运营的棋牌游戏进行“换皮”、加工等修改,更名为“大赢家”棋牌游戏运营,通过玩家充值等渠道非法获利8000余万元。
  
  成都作为全国游戏产业的核心聚集地之一,近年来侵权事件多发,成为制约游戏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毒瘤”。面对这样的现状,办案检察官指出:“被害单位往往存在维权成本高、获得赔偿难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促成邱某与被侵权公司签订赔偿协议,并保证3年内不再从事与权利人直接或间接竞争的网络游戏的研发和经营,取得了被侵权公司的谅解。”
  
  该案既体现了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重拳打击态势,强化了检察机关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2020年4月,该案入选最高检2019年度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据了解,2020年1至12月,成都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0件39人,批准逮捕16件24人,受理知识产权审查起诉案件27件53人,起诉24件49人。
  
  探索“双向移送”机制司法行政协作更紧密
  
  为进一步完善“两法衔接”,成都市检察院陆续走访成都海关、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牵头联系市知识产权局等五家单位,建立起案情通报、联席会议、反向移送等机制。
  
  “除传统的‘两法衔接’工作外,我们还在探索建立‘双向移送’机制。”成都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即在坚持行政执法机关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基础上,强化司法机关将案涉行政处罚线索向行政执法机关的移送工作。”
  
  在2020年8月宣判的王某、高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口罩一案中,成都市新都区检察院依托“双向移送”机制,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密切沟通协作,跟进“两法衔接”案件线索。在发现吴某(高某之友)销售假口罩且犯罪数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后,及时向侦查机关发出检察意见书,要求其将该行政违法线索移送行政机关处理,从而形成“两法衔接”闭环效益。
  
  “‘双向移送’机制能有效解决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刑事犯罪线索后,缺乏相应处置反馈的问题。同时,对于侦查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行政机关也能获得需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线索,这样避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人既未受到刑事处罚,也未受到行政处理的情况发生。”该负责人表示。
  
  积极参与市域治理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2020年疫情期间,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办理涉疫侵权假冒等案件87件,全部实现提前介入;运用远程提讯系统讯问1300余次;接待群众诉求1107件,走访企业500余家。提前介入某公司售卖伪劣口罩案,对部分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该公司最终被处罚上千万元警示效果明显。
  
  在疫情基本控制后,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先后走进四川科伦、康弘药业等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宣讲,出台保障疫情期间复工复产“16条工作意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检察贡献。
  
  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利用检察建议等形式充分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建立涉案企业跟踪、被害企业回访制度,提出有针对性的50余条防治对策均被采纳。联合市工商联开展“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等走进检察机关,了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情况。
  
  ●结语
  
  2021年是成都市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元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加强办案力量配置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一体化优势,努力打造成都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品牌,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