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社会动机对个体行为具有激发作用,它能引起并推动个体的活动。同时,社会动机对个体行为又具有维持和导向功能,使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坚持某项活动,并促进个体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实现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协调。
作为反邪教志愿者,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群众容易被门徒会邪教诱骗拉拢,并乐此不疲,甚至屡教不改,除了有祛病消灾的目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门徒会利用了人们的“三种社会动机”发展控制成员。
一、亲和动机
亲和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和需要引起亲和动机,而亲和动机则导致亲和行为。每个人都有亲和的需要,亲和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个体交往与尊重等社会性需要、获得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减轻心理压力等。
门徒会邪教发展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社会交往面窄,不容易被人们重视和尊重,很难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组织的温暖。他们社会交往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爱的需求较其它群体更为强烈。因此,门徒会组织在教内互称“兄弟姊妹”,通过唱灵歌、跳灵舞、集体学“道”等形式,丰富信徒的业余生活,营造了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内部环境。信徒家里有了困难,教会还通过“周济”、“看顾”等形式给予照顾帮助,使人们在组织内部充分感受到爱的温暖。另外,门徒会要求信徒走村窜街“传福音”,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向别人“讲道”,代表“神”的旨意拯救“外邦人”,很好地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其自尊心油然而生,同时也受到一些被蒙骗群众的尊重,自尊心得到很大的满足。因此,信徒一旦加入门徒会组织就被强大的亲和力所吸引,主观上不愿脱离。
二、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事业有成,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做出引人注目地成绩,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追求成就感。成就动机是促进人奋发进取、不断前进的动力。
门徒会组织正是利用人们追求成就感的动机,针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部分人生遭遇挫折、事业一事无成、前途迷惘、情绪焦虑的群众,开出了一剂“良方”—— 成为“神”家的人。进了门徒会组织,你要“注重天上事,看淡人间世俗”,不管你现在的人生多么失败,也不论你在生活中怎样被别人瞧不起,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你将来是要到天上去的,比普通的“外邦人”高人一等,那些不信“神”的、一向瞧不起自己的外邦人都要下地狱。走上了这条“捷径”的信徒,就在不断地“做奉献”、“作见证”、“传福音”中超脱、忘我地追求成就感,企图得到“神”更多的福报和眷顾,在“神”家干出一番大事。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有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满足这类需要的心理倾向具有动力性质,也就是权力欲。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控制的需求。人们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控制水平越高,个体的优越性越大,而社会生活中的优越地位会使人们具有安全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资源。另一个是对无能的恐惧。无能会让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会引起自卑感,自卑感又会促使人们设法去获得补偿,导致个体对极端地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出生很卑微的人,比较自卑的人,在获得机会后,会疯狂地追求权力、地位和影响力的原因。
门徒会组织的发展对象大多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占有的社会资源少,缺乏安全感,自卑感较强,他们对权力的渴望、对社会安全感的追求异常强烈。加入门徒会组织后,一方面克服了对无能的恐惧,因为在这个组织里不用跟别人比,只“注重天上事”,加之“作见证”、“传福音”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事情,可能还是他们的强项。因此,不但没有无能的恐惧,甚至还有“普度众生”的优越感。另一方面,经过努力工作,如果蒙骗拉拢够一定数量的信徒后,还可以被封个“一官半职”,手上可能掌管一定的人员和钱财,权力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一旦成为门徒会的骨干,受权力动机的驱使,靠自己很难摆脱门徒会的精神控制,转化后的反复率也相当高。
鉴于门徒会邪教组织利用人们“三种社会动机”发展控制成员,启示我们在心理矫治工作中可以从社会动机的角度分析痴迷原因,从社会动机的影响因素的角度寻求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