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钟长鸣 > 正文

用熊熊篝火赶走恶魔“门徒会”

2020-06-29 09:09 来源: 反邪教之窗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是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县。县城北面因江水绕出一个“S”型大弯子而形成罕见的天然地貌奇观—“太极图”,如今已成为一个旅游热点。鸡茨坪,海拔2600余米,距离县城石门东五十公里,是云龙县关坪乡自新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现有24户彝家,共53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几户凉山籍彝族同胞,从云龙县宝丰乡的山区,又一次翻山越岭来迁徙到了这里,伐林开荒,刀耕火种,定居了下来。当时的山寨不通水电、不通公路,到乡上赶集置办生活用品还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

老一辈人的长途的迁徙,是为了寻求更理想的生存之地,他们习惯了创业的艰辛,当时的心境是,只要能安居下来,只要舍得出汗,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未来的家园肯定是会富足幸福的。然而定居后没几年,几个自称是“三赎基督”的“传教人”也来到了这里。告诉正在创业的他们,“世界末日”就要到来,只有信“三赎基督”才能得救,只要虔诚的祷告,就会化解一切灾难,不种庄稼也会有粮吃。“门徒会”邪教的歪理邪说蛊惑着这些纯朴的彝民,不知不觉间,鸡茨坪彝族群众中很多人渐渐深陷其中,失去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整天沉迷于祷告祈福,坐等虚幻的“天国”引领,丧失了同恶劣环境斗争,建设美好家园的初衷。

陆民化(化名),是鸡茨坪村民小组人第二代人。他向笔者回忆:读完小学我就在家务农。村外的一些朋友也多次约我外出打工,但自从沉迷进了“三赎基督”,人也就变懒了,只热衷于走村串户传所谓的“福音”了,还经常和村民聚在一起祷告。家里十几亩山地被撂荒了,老人栽种的两株核桃树,也送给了邻村。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不足25平方米的小木屋里,往往过的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陆务岗是鸡茨坪村民小组组长,是当年第一代迁徙到这里定居的老人,也是鸡茨坪村唯一的共产党员。由于参与邪教活动,2017年3月被关坪乡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虽然山高路远,但对鸡茨坪邪教问题的治理,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县、乡做了许多形式的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开展过很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但是鸡茨坪的邪教活动还是反反复复,成了顽疾。如何才能重新唤醒这些彝民曾经的创业热情?如何才能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何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好邪教问题?这几乎成了县、乡两级政府历届班子的头疼问题。

2016年,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反邪教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涉邪教贫困人员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反邪教宣传教育纳入了精准扶贫,统筹安排部署,开始部署实施“精准脱贫与精准脱邪相结合,助推贫困群众实现小康梦”的战略。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挂包帮转走访”中,要注重把调查掌握挂钩村贫困户情况和排查研判邪教问题同步推进;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宣传和反邪教宣传教育同步推进;把落实贫困村组的脱贫发展措施和从源头治理邪教同步推进。

经过深入调研,县乡两级充分认识到,鸡茨坪彝族群众被邪教裹胁,以及邪教问题的反复和反弹,归根到底还是贫困与落后。为此,县、乡在鸡茨坪提出了“重塑创业精神,重建幸福彝村”的口号,从改善发展基础和加快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落实扶贫攻坚的措施,把该村民小组13户涉邪教农户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

脱贫致富,要靠产业支撑。鸡茨坪村当年创业热情的消退,便是因为找不到和无力发展支撑的产业。2016年以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先后投入130余万元,挖通了鸡茨坪村的出口公路,架通了通电线路,修复了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8户危房改造。积极扶持该村彝族同胞栽种核桃、花椒、刺筒菜和林下药材,并下决心把鸡茨坪建成全县优质花椒基地和黑山羊养殖基地。在落实扶贫攻坚各项措施的同时,把反邪教宣传教育有机贯穿于全过程,扶持与教育相结合,治理贫困与治理邪教相结合。让扶持感化人心,让教育触动感情。县防范处理邪教办和关坪乡党委、政府在鸡茨坪村民小组办起了宣传教育课堂,将反邪教法律法规宣传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政策、脱贫致富措施,让涉邪教群众对未来有了新的目标,对生活有了新的奔头。对每一个涉邪教群众的不抛弃、不放弃,真情帮扶、真心关爱,让这些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才是他们真正的靠山。现如今的陆民化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带头人,2016年,他在撂荒多年的山地,重新栽种上了4亩党参和3亩花椒,新盖了安居房。他说:“我们现在大家都有了奔头,今后我一定带好头,不再去信邪教,也一定会带着全村彝族同胞建设好新彝村。”村民肖虚竹(化名)创办了养猪厂,2016年出售了60多头,创收10多万元,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信邪教一贫如洗,信政府一年翻身,今后决不再信邪教”。

笔者在离开前参加了鸡茨坪举办的一次篝火晚会,帮扶干部和彝族同胞一起载歌载舞,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欢乐的歌舞再次回到了这个彝村。熊熊的篝火再次在这个偏远的彝族村寨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