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邪教类别 > 正文

唯一教

2016-04-06 17:05 来源: 凯风网

  “性自由”才是“唯一教”的主题 

  拉兹尼什凭借他过人的聪明和极富煽动性的演讲魔力,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和信徒。性爱是拉兹尼什教的重头戏,但当他以哲学思辨的语言娓娓道出时,却让信徒们觉得在理,觉得“美”。

  他要信徒们相信,性是神圣的,原始的性能量有神的反映在里面,性是产生新生命的能量,是所有力量中最伟大、最神秘的。他号召信徒们从性的阴影中走出来,敞开心灵,接受神圣的性,使生活充满“爱”。

  相反,拉兹尼什却否定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兄弟之爱、姊妹之爱和朋友之爱,因为这里不存在性。

  更可怕的是,拉兹尼什竟然在后来的演讲中露骨地倡导“性解放”,还赤裸裸地宣讲性经验。以至于那些邀请他演讲的组织者,在演讲未结束之前,就早早地吓跑了。

  拉兹尼什还有一个荒唐的逻辑:只有“纵欲”才能达到无欲,才能近神,才能考虑有关生命、存在、灵魂、宗教等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没有人能够不经过真正的性经验而达到无欲的阶段,这种“真正的性经验”或许在今世经历,也可能在前世已经有过了。如果一个人在前世曾经有过“真正的性经验”,那么,他在今世一生下来就可以免于性,也就是说他在今世已经达到无欲的阶段了;如果一个人在前世并未经历过这种“真正的性经验”,那就必须在今世经历,以达到无欲。所以,拉兹尼什鼓动信徒为达到无欲而首先纵欲,以获得必须的性经验。为此,他还举了这么个例子:他碰到妓女,妓女们从来不谈性,只问关于灵魂和神的事;而碰到苦行僧和和尚,他们的话题却更多的是性。照他这样讲,岂不是只有妓女才能迈上近神之路吗?

  拉兹尼什的满口胡言终于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满,其中包括印度官方,而且,政府认定“唯一教”并非宗教组织,必须限期缴纳巨额税款。


      美国,“唯一教”的天堂?

  其实,早在印度政府下令取缔“唯一教”之前,拉兹尼什就做好了去美国开创一番“事业”的准备。他把传教演讲以及信徒们捐赠的大量钱财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又通过在美国的老同学希拉·希里,在新泽西州建立了“拉兹尼什基金地”,变卖浦那修道院的钱款也悉数汇往这个基金会。然后,他就带领一批忠实信徒,远涉重洋,去美国拓展事业。

  希拉·希里原名索菲娅,比拉兹尼什小好几岁,是他中学和大学时代的同学。那时候,同出豪门的优越感,似乎使他们更容易接近,更容易了解。在其他同学眼里,他们就是很好的“一对”,都属于“上等人”、“幸运儿”。

  索菲娅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结果把自己也留在了美国,成了美国公民,并取了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希拉·希里,后来又嫁给了一个美国人。但希拉·希里的脑子里老是出现拉兹尼什——雄辩、极富感染力的演讲口才,独特、离奇的思考方式,以及他那高高的身材,深邃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

  70年代中期,希拉·希里回印度探亲,正逢拉兹尼什飞黄腾达之时,他不仅名声如日中天,而且他的教会组织也日进斗金。“挚友”相见,希拉·希里对拉兹尼什惊羡不已,眼神里不同流露出一种急切的热情和渴望。对于这些,拉兹尼什这个印度宗教史上第一个提倡“性解放”、传授性经验的“圣人”岂能不懂?但他拒绝了,因为他是“圣人”,一个无欲的人。只是为了帮助挚友也成为无欲之人,他只好通过他娴熟的性经验帮她达到那“醉人的三摩境地”。

  希拉·希里成了一名信徒,又凭着与教主的特殊关系,跃过普通信徒这一台阶,成了教主本人的密友。最后,因其特殊“感悟”,被封了个“大师”称号。

  希拉·希里这次探亲收获大小,她真不想回美国那个家了。拉兹尼什却安慰她说: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近神,就足够了。适当的时候,可以在美国扩大我们的事业。

  从此,希拉·希里来回穿梭于印度与美国之间,一来继续体验那醉人的“三摩境地”,二来受教主的旨意,完成传教大业。

  现在,这“适当的时候”终于来了。印度政府查封“唯一教”倒成全了希拉·希里的心愿,拉兹尼什把他的大本营整个迁到了美国。

  到了美国,拉兹尼什才明白了什么叫天外有天。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的美国城市和富得流油的美国人让这位印度“圣人”大开眼界。他被深深震憾了。他决定创办富人的宗教,为富人传教,因为他看准了这些富人们大都是心灵空虚、精神低廉、追求感官刺激的好色之徒,他的那套“性哲学”想必在这里才更有市场。

  于是,在希拉·希里的鼓动下,拉兹尼什修改了他的教义,公开宣称:他是富珍的教主。

  果然,拉兹尼的那条三寸不烂之舌和他那套荒淫无耻的“性自由哲学”,征服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信徒,他们追随他的“富人宗教”,争先恐后地为教主捐献孝敬费。拉兹尼什的口袋很快就鼓了起来。

  他掏出了为数不少的一笔钱,买下了俄勒冈州边远安杰劳普的一块地皮,建立了一座占地2600公顷的修道院。短短几年,拉兹尼什就使这个荒凉的小镇变成了处处是花园的现代化城镇。纵横交错的公路、气派豪华的饭店、热闹繁华的商业街,甚至还建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机场,这真是一个理想王国的福地。拉兹尼什深深地陶醉于从未有过的辉煌里。

  每天,他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定时到他的修道院去巡视。下午两点半,他总是亲自开车前往,教徒们则早已列队恭候在路旁。车子开过,教徒们发出欢呼声,五颜六色的花瓣飞满天空,飘到他的车上。他朝信徒们微笑点头,挥手致意,仿佛真的是下凡的神。他自诩说,这里有一种敬神的感觉和最纯真的信仰,是任何一个国家元首都不可与之比拟的。

  拉兹尼什怎么会不富呢?在他的“王国”里,有6000多名教徒每天默默地为他无偿工作12小时,收入全归教会和教主;散居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50万所谓临时信徒,则定期到俄勒冈州拜谒教主,同时向他捐赠大量钱财和金银珠宝。在到美国的短短4年时间里,拉兹尼什就聚敛了4亿美元、4架飞机、一架直升机、91辆豪华汽车。但拉兹尼什对此还不满足,他的“大师”希拉·希里有一次对记者说,我们希望他有365辆轿车,可以一年到头天天换新车。

拉兹尼什的胃口越来越大,有了几世也挥霍不尽的财富后,对功名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他绞尽脑汁地拉来信徒当选民,终于选出自己人当上了安杰劳普镇镇长。随后,他操纵镇政府把安杰劳普镇正式更名为拉兹尼什邦。顿时,拉兹尼什在美国政界成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