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第二届膜拜现象研究工作坊在山西太原举行

2021-12-30 14:02 来源: 中国反邪教网

邪教是危害社会的“毒瘤”。邪教的传播和蔓延,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邪教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邪教的活动方式更为隐蔽,邪教现象更为复杂,邪教和反邪教之间的斗争处于胶着化状态,反邪教斗争进入新的阶段,包括邪教现象在内的膜拜现象研究广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2021年12月18日,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膜拜现象研究工作坊”在山西大学会议中心和腾讯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和山西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士出席了本届工作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中国反邪教协会、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西省反邪教协会的有关负责人莅临线下会议。

  

开幕式由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富明主持,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致开幕辞。黄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膜拜现象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不同视角,借用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工具,深化和拓展对膜拜现象的认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分析和解决邪教问题也具有政策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鲍善冰、北京联合大学膜拜团体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宝祥、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陈天嘉、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璐和吕其镁,分别主持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建会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反邪教协会理事长张增一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洪帆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叶青研究员应邀对交流报告进行点评。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定成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膜拜现象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当前破坏性膜拜现象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膜拜现象的拓展范围愈加广泛且表现方式更为隐蔽。目前,学界关于膜拜现象的研究正处于平稳期,其研究主要分布在狭义的邪教研究、破坏性新兴宗教研究及世俗人文主义研究三个领域。多数学者主要采取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也有学者试图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去探究膜拜现象产生的机制,但仍处于探索阶段。人工智能、具身认知、心-身研究等领域的方法可以为膜拜现象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手段。

叶青研究员在《新时代中国反邪教研究的建制化要求》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反邪教领域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意识形态偏见等问题与挑战,并从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组织设计、物质基础、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膜拜现象研究需要进入建制化阶段。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主编仲计水在主旨演讲中重点对新形势下破坏性膜拜团体成员教育转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北京膜拜团体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斌,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陈天嘉,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邵鹏分别以《大学生对邪教团体认知研究特征及走向: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国邪教治理的路径依赖与转型》《膜拜团体与新宗教界定的困境:世俗反膜拜组织和宗教社会学的两种进路》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李建会教授认为这些报告研究主题各有侧重、研究趋势呈多元化,同时提出了这些报告所引发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专题报告阶段,与会人员分别就“膜拜现象治理”“膜拜现象治理文献研究”“膜拜现象及其元研究”三个方面,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张增一教授、洪帆副教授、叶青研究员对报告的选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做了细致的点评,为日后进行膜拜现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闭幕式由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侯红霞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增一教授和武汉大学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超研究员分别致闭幕辞。张增一教授对本届工作坊做了总结,认为此次会议的研究内容非常深入,形成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未来膜拜现象研究的重点指明了方向。黄超研究员指出,此次会议无论是在学术规范还是研究主题上,都是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术会议。

  

“膜拜现象研究”工作坊是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第一届工作坊于202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工作坊将于2022年举行。论坛主办者将适时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膜拜现象研究中心联合创办的英文版国际学术刊物《膜拜现象研究学刊》也将于2022年正式出版。 (撰稿:侯红霞  宋 牧;摄影:卢晓荣  朴 玥)